阅读:
在医学的漫漫征途中,精准诊断如同穿透重重迷雾的明灯,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近期,城阳人民医院病理科团队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为一名临床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患者揭开真相,明确诊断为少见的良性棕色瘤,为患者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
喜诞麟儿遇阴霾:初诊疑为恶性骨瘤
今年24岁的宫女士,本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之中。近日,她刚刚在城阳人民医院产科顺利产下一名可爱的宝宝。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产后11天,宫女士因右臀部及右下肢轻度胀痛来到医院骨科门诊就诊。骨盆ct显示:双侧髂骨、骶椎、右侧耻骨上下支及左侧耻骨下支和双侧股骨多发骨质破坏并伴有软组织肿胀,初步考虑为骨转移瘤。这一初步诊断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宫女士在外院进行了pet-ct 检查,检查结果仍倾向于骨肿瘤,淋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尽管诊断结果不容乐观,但宫女士及其家人依然对城阳人民医院的技术水平充满信任,选择入住医院肿瘤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病理初探遇迷障 抽丝剥茧辨真容
入院后,医生为宫女士进行了右侧髂骨病变区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活检,并将活检组织送往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
显微镜下,送检组织呈现出多个多核巨细胞,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局灶还伴有出血改变,呈现出巨细胞修复性改变。病理科初诊大夫根据这些特征,初步考虑为骨巨细胞瘤,但不确诊,因此向上级医师解建军主任医师求助。
解建军主任在显微镜下反复仔细地观察切片,从组织形态上看,确实非常类似于骨的巨细胞肿瘤。从常规诊断角度分析,诊断骨巨细胞瘤似乎问题不大。然而,解建军主任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显微镜下的形态表现。他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影像学特点,发现其与骨巨细胞瘤的典型特征存异。
职业的敏感性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让解建军主任决定不放过这例有疑问的病例。他反复查阅了大量与骨巨细胞瘤病理改变类似的文献资料,经过深思熟虑,联想到患者会不会是临床少见的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的骨棕色瘤。于是,立即与肿瘤科王磊主任进行沟通,建议患者加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区有一个2.6cm 的实性结节,怀疑为甲状旁腺腺瘤;血pth 检测结果显示数值高达617.6pg/ml,而正常值范围仅为15-65pg/ml。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最终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导致的骨棕色瘤。
明确诊断精准施治 术后恢复现希望
明确诊断为骨棕色瘤后,宫女士的治疗路径瞬间清晰,宫女士转入甲状腺乳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她的血 pth 值明显下降,全身骨破坏症状逐渐得到修复,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解建军主任介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实验室检查中,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而棕色瘤作为甲旁亢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性骨质破坏。在甲旁亢患者中,骨棕色瘤的总体发生率约为 1% - 4%。
由于影像学检查容易与继发性恶性骨肿瘤相混淆,在病理检查中也可能会和富于巨细胞的骨肿瘤相混淆,因此诊断难度较大。关键在于诊断大夫要具备全局性的思维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病理形态本身,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临床检查信息。只要做到这一点,诊断其实并不困难。据悉,这也是城阳人民医院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首例骨棕色瘤。
病理团队筑基石 精准诊断护健康
精准治疗源于精准诊断。城阳人民医院病理科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了一支人才梯度合理、诊断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在病理诊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助力无数患者重获健康。文/李春燕 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
06/06 07:24 / 青岛晚报
位于李村商圈果园路一处废弃多年的老旧厂房,经过“魔改”,已变身不断聚集人气、洋溢青春气息的青沧里商业文化街区。
信网应用